首页 > 问答 >正文

明代奇人王阳明到底有多牛?

已解决
最佳答案
2022-01-28

大家好,我是东哥,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本回答一共1400字,阅读时间3分钟。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

立德、立言、立功

三不朽的伟人,他是名称最为杰出的

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下面东哥就给大家讲一下明朝一哥王阳明到底有多牛。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承云降生:岑氏醒,圣人生

据《明史》记载:公元1472年,明宪宗成化8年,王圣人母亲怀孕14个月尚未分娩,而祖母岑氏午睡时进入梦乡,梦见一群仙人脚踏一片紫云,怀中抱着一个孩子,从天而降,落在王家,这时岑氏便醒来,而这时王阳明就诞生了,五岁时的他还不会说话,但却记忆力很好,后来遇见一高僧破道,王阳明才开口说话。

其实这一点东哥是带有疑问的,《明史》作为官方史书,居然带头宣扬封建迷信,但是我们却可以看出王圣人在明朝的知名度。

年少有为,经略四方

在王阳明13岁时,母亲郑氏去世,这对他的打击很大,但是他却心存高远,志向远大,他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最要紧的事是好好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15岁时便屡次上书皇上,献策平定农民起义,可以看出他年少有为,却志向远大。

守仁格竹:质疑“格物致知”并提出自己的学说“致良知”

据闻王阳明在熟读朱熹的著作后,对“格物致知”非常笃信,他开始思考宋朝儒学

“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

这一学说,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他曾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希望能够格出竹子之理,但换来的却是刻骨铭心的失败,自己更因此而病倒了。

相比朱熹与王阳明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王阳明的不同是以自己的体验来推广到外部的事物之中,并最终达到增长知识提高道德修养的目的。

开朗性格,不气馁却遭嫉妒

二十岁时的王阳明参加乡试,中举人后,反而对军事感兴趣,经过不断的练习后,射箭也很厉害,但是二十二岁时考试却未中举人,内阁首辅李东阳对王阳明非常看好,并时常鼓励他继续努力,而他的天赋才能却遭到很多人的嫉妒,诋毁他目中无人,却羡慕他提笔便能写出状元赋,而他自己也自嘲:”

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可见其开朗的性格。

龙场悟道——坚定使命与道路,以天下为己任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随即被贬为不入流的驿丞

虽然被贬但是他却结合自身的遭遇日夜反思,突然有了顿悟,便有了上面这段话。

从此便坚定了自己的使命与道路,既

立己又立人,通过人心”良知“的开导,达到”安天下之民“”成天下之治“。

狡诈专兵——王阳明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南中地带盗贼蜂拥四起,四起之地正是王阳明巡抚之地,他到任后,知道衙门里有不少盗贼的眼线,他

机智

的责问年老的仆役,并让他们刺探情报,因此掌握了盗贼的情报,次年王阳明亲自率精锐,假装撤退,出其不意

的攻打了四十余寨盗贼,一年的时间里

共俘虏13000多人,破巢120余,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当地的老百姓都称之为“神”,因此王阳明有了狡诈专兵之名。

声名远扬,不战屈兵——优秀的军事才能

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原本辞官归乡的王阳明再次进入官场,而

苏、王二人在听到王阳明平匪的事迹后,心中害怕,便投降王阳明,次年率兵湖广平乱,调兵有度,行军有方,连连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最终将叛军全部歼灭。

明代奇人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时),明代奇人王阳明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舟中。

这句话为王阳明临终之前所说,而他的仙逝据说江西境内的军民都披麻戴孝来送行,如今王阳明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书法圣地兰亭镇以南2里许的仙暇山庄内。

名人们对其评价

1,纪昀: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而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也。

2,严复:夫阳明之学,主致良知。而以知行合一、必有事焉,为其功夫之节目。独阳明之学,简径捷易,高明往往喜之。

3,郭沫若:王阳明对于教育方面也有他独到的主张,而他的主张与近代进步的教育学说每多一致。他在中国的思想史乃至日本的思想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大的影响。